只剩下收费?物业和业主断联现象值得反思
走进住宅小区,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,物业工作人员在清扫道路,业主行色匆匆有时甚至侧身而过,互相之间连一个点头示意、微笑招呼都没有。
天天在一个院子打搅,多少年了,物业人员和业主不管是法律上还是生活中,本应是亲密的合作关系。可在现实生活中,互相联系却极少,基本处于断联状态,仅有联系可能就只是每年收物业费或者某户家里有突发维修之类。
萨姆·沃尔顿的著名,不仅是他成功创建了美国沃尔玛公司,还有就是他提出倍受人们称道的沃尔顿法沟通则,他提出“不正面沟通,不正确沟通,是很难继续合作的。”
而在我们讨论住宅小区物业问题的时候,发现一个大家已经见怪不怪、司空见惯的现象,即业主和物企之间基本没有什么沟通。
难怪业主和物企之间信任缺失、矛盾重重,按照上述沃尔顿法则,二者是很难合作的。这沟通断联既是表现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吧。
根据安徽省住建厅2023年的调查数据,全省“话说物业”投诉平台开通仅两个月就收到5118件投诉,其中72%的投诉指向“沟通不畅”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广西物业认证网的调研显示,全国78%的业主表示除了催缴物业费和处理紧急问题,与物业几乎没有日常交流。
武汉某小区业主反映,除每年10月收到物业“缴费倒计时短信”、电梯间张贴欠费名单外,日常几乎收不到任何主动沟通。业主戏称:“物业只有两个状态——要么催钱,要么装看不到人。”
中国消费者协会2023年调查显示,仅12%的物业会定期(季度/半年)向业主通报小区管理情况,超70%的业主表示“从未收到过物业主动发送的工作简报”。
业主和物业的“服务关系”,实际上退化为“缴费关系”。
对比国外,文化相近的日本、韩国,与远在欧洲的德国物业管理模式形成鲜明反差。柏林某小区的物业公司每月向业主发送《服务月报》,详细记录绿化养护、设备维修、公共收益收支等信息,并定期召开业主大会听取意见。这种制度化的沟通机制,让业主对物业的满意度高达92%。
朋友们也可以回忆一下,你最近一次与物业发生联系是什么时候?你认得小区物业项目经理吗?

首页